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Yin Jessie

后现代文化中的教会合一与三位一体




后现代文化是一个漫长而纷杂的现象,难以有明确的界定。因此本文着重于探讨后现代文化影响下延伸出的个人主义和对于自身思想与自我价值的寻求,以及基于这种理念产生对于既定权威观念的质疑和挑战。同时也承认幷非所有对人自身的寻求都是自我中心的,正是这种自我的意识使人的存在有多样性,并且有作为个体存在的意义。此外,在教会面对后现代文化影响的议题中,通常分有对世界宣教、和对内建立教会两方面的研究,而本文会着重于教会内部的合一与张力,即在后现代文化中成长的新一代基督徒进入教会时,教会如何理解并接纳这些基督徒与其自身的特性,在不违背真理的情况下竭力保守合一。再者,也鉴于本文重点是探讨教会内部肢体之间的议题,作为三位一体之神的身体而存在的教会,其处理合一的原则应构建于三位一体之神的属性和相关圣经教导之上。


一、三位一体的教义与圣经对于教会合一的教导

教会的合一是神三位一体的属性在世界上的奇妙彰显,正如主耶稣在约翰福音17:21为门徒的祷告:“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三位一体是神独特的属性。一位神的三个位格有着亲密的团契[1];每个位格是独特的,三位却不是分开的[2];同质、同尊、同荣,却可以看到不同的职分与角色[3];同时圣子甘愿顺服圣父,圣灵也受圣父圣子的差遣——这是非常美丽和超然反合(paradoxical)的画面。教会作为神在世界上的身体,其属性应该可以彰显出神三位一体的特质:

三位一体不应该是一个仅供学者研究的高高在上的教义,而是对每个基督徒而言,都是活泼且有重要意义的。……教会做为一个整体,表明了三位一体之神的样式:即教会可以对世界彰显出不同的位格却可以合一的奇妙。[4]

因为三位一体之神是合一性和多样性并存的[5],同样,教会也应该是合一性和多样性并存的。教会是由元首基督和不同的基督徒组成的,而基督徒这个用词本身就表达了一种在多样中合而为一的含义:每个基督徒是独特的,也都是基督身体的一部分,也都蒙召“与他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分”(林前1:9)。因此巴特认为,如果每个基督徒聚集成为教会是透过圣灵的工作,教会就是一个单一的存有[6]。所以尽管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基督徒,然而“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弗4:4-6)。

在众人如何在教会里成为一的方面,巴刻提出,在约翰福音17:20-23这一段耶稣的祷告文,教导了主内弟兄姐妹之间四重的合一[7]。首先是观念上的合一,即父赐给子,子又赐给门徒的荣耀,是耶稣基督的自我显现,是恩典和真理。因此“父与子在三位一体的合一中一起思考,父计划子一切的行动,子在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认同父的心意……这就意味着基督徒想法一致,幷就神的属性、意愿和工作有一致的看法。”[8] 其次是灵命的合一,就是耶稣基督里的永生,耶稣基督住在我们里面,使每个人借着耶稣基督都真实的与神连接。第三是爱的合一,我们对神对人的爱,都是出于里面耶稣基督的圣爱,这爱也是三位一体之神之间的爱。最后是宣教事工上的合一,基督差遣我们,正是照着父神差遣祂,通过我们在这世界延续三位一体之神神救赎的工作。

同时,正如三位一体之神每个位格分工不同,基督徒在教会中也有多样性的恩赐,这并不应当影响上文提到的合一。卡森认为,三位一体的神喜悦人们的多样性[9]同时,他分析哥林多前书12:4-6节关于恩赐分工的教导时,描述了此处保罗用平行的方式,表达各样属灵的恩赐都出自于三位一体的神:

在恩赐上,圣灵却是一位

在执事上,主却是一位

在功用上,神却是一位。[10]

一切属灵的现象都出于神的,圣灵有主权,随己意分配给个人。既然是出于神,任何高举某个恩赐,或者轻看某个恩赐,都不合宜。因此卡森认为,每一个基督徒都得到圣灵的某种恩赐,然而这些恩赐不是让我们用于扩张自己的权势,而是应该彼此造就[11]。所有人既然都在圣灵里受洗归入基督的身体,接受圣灵所赐的恩赐,就应该为彼此存在的不同而感谢主。所以任何人因为觉得自己的恩赐比较次要而离开,或是任何人的将自己恩赐高举,幷认为“我用不着你”,都是保罗在林前12章这里反对的。


二、 后现代文化带给教会合一的挑战

现代主义高举人类的理性和科学,一切能论证的就是真理,艾利克森总结为:“寻找能涵盖一切的单一解释。[12]” 而后现代主义是反对现代主义的单一和理性而衍生出来的,却很难被严格界定。简言之,后现代倾向于对人自身的强调:

在一个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里,人强调的是只要各人认为某种生活方式、选择、价值观,是他或她所认为正确的,适合自身的,便可能奉行之,而不一定要永远拥抱之为不变的信念,即使将来若有改变也没有关系。[13]

Grenz描述受后现代主义影响的人,并不急于证明他们自己是“正确的”而其他人是“错误的”。他们认为每个人的信念是形成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因此他们倾向于接受:“我认为正确的事情别人不一定这么觉着”,并且“对我而言错误的事情,在你的实际环境之中或许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可能是更好的选择。”[14] 此外,强调每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个人主义,则是后现代思想的核心方面之一[15]

后现代文化的冲击给已经适应现代主义的传统教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不安全感。以前教会习惯于面对的是现代主义的世俗,如今教会却要面对后现代主义的世俗。“老派世俗主义认为,只有科学和理性可以找到“公众”的真理;而新派世俗主义则认为,除了相对主义和让各团体去发现他们自己的真理之外,别无公众真理。知识分子从前认为有绝对的事物,没有神迹,但如今却认为有神迹,没有绝对的事物。”[16] 这种巨大的跨度,可能给许多已经习惯于应对现代主义世俗的年长基督徒带来新的适应性压力。此外,受后现代世俗主义影响的一些大型教会也确实令许多基督徒不安。有些教会为了迎合世俗的需要,推广的音乐敬拜情绪化,信息迎合世俗化,组织管理商业化,教牧辅导心理咨询化——这些现象让许多传统教会的带领人担忧,幷且对对应时代的改变产生恐惧心理,甚至认为“当教会在主流社会失势时,信仰就被抛弃了”[17]。因此,当看上去成为后现代主流文化的人群进入教会成为身边的弟兄姐妹时,这群人便很容易被贴上“世俗化基督徒”的标签。不可否认,如今在北美,世俗化的教会,高举成功神学的教会,迎合时代吸引很多人,固然值得信徒警醒小心,然而是否一切在后现代文化中成长起来的,表达自我的,活泼的,创新的都要被教会拒之门外呢?这个问题所引发的张力,已经在教会中产生幷且带来关乎合一的影响。

在《举目》杂志61期刊登了一篇透视年轻同工与年张教会长老之间张力的微小说《当青春无敌遇上老谋深算 ──90后事工的阵痛》,这篇文章用小说的笔法,讲述了一位教会长老在没有办法接纳后现代文化中成长出来年轻一代充满创新的服侍恩赐之后,决定用高举“维护真理”的方式来压制教会里年轻人的服侍,最终破坏了教会的合一。

其实这篇由教会长老撰写的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今天北美华人教会令人担忧的实际问题。当今华人教会负责同工年龄层以五零年六零年出生的人群为主体,他们大多在八十、九十年代来到美国,思想方面受追求真理的现代主义影响,习惯于在查经班对真理进行理性辩论,信任权威的信息发布来源,对参加大型布道会有好感。在教会中服从领袖的安排,倾向于认为过分展示自己恩赐是不谦虚的表现,成为领袖之后也希望得到年轻人的尊重的顺服。

而在后现代文化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九零后及零零后族群,对小组查经中的辩论幷没有过多热情,因为他们对于信仰接纳的基础幷不一定是被论证的理论,而更多的是与自己人生的相关性。同时,年轻的族群普遍倾向于认为小组带领人高高在上的训导型辩论是不舒适的,他们更倾向于与信任的人单独进行彼此平等的深入谈论。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后现代文化中成长的年轻人长期处于信息爆炸的年代,互联网上各种信息来源对于他们仅仅是参考,任何数据的可信度都不高,除非来自自己所信任的人。所以对“著名讲员”的大型布道会兴趣和信任程度有限,更在意的是特会信息的内容与自己相关性。他们成长在有想法就可以向领袖提出的年代,目前世界的各个领域都倡导发挥个人的特质,所以普遍倾向于期待个人恩赐是应该被教会认可和使用的。

这样的意识形态代沟,在当今华人教会最常见的场景,比如在查经班中,一位长者拿着《游子吟》希望说服一位年轻人进化论是错误的,而这位年轻人其实并不在意人类的起源,而是在思考这位神究竟跟自己是怎样的关系。而在教会同工配搭中,年张同工普遍认为年轻人自我的视角不容易有顾全大局的考虑,年轻人“不成熟”的想法一再被否定和限制,长辈没有办法信任年轻的同工,年轻的同工也很难接受长辈的态度。这样的张力,也突出显示在当今教会的同工的年龄层普遍偏大,受后现代思维影响的教会中八零九零后的弟兄姐妹,较难进入教会核心同工会,即使进入了同工会,在彼此恩赐和想法配搭上面,权柄的顺服上面,也容易产生张力。


三、从三位一体合一的角度看当代教会如何响应后现代文化的挑战

从后现代文化的理念出发,对于教会某项事工自身的“传统”的态度可以是:如果有足够合理的原因,事工的传统方式是可以被改变的。因此当持这种理念的弟兄姐妹,特别是有某种恩赐的弟兄姐妹进入教会一起同工,很可能会带来一些事工上的潜在的变革。这可以是一个宝贵的机遇,却也可能触发矛盾影响合一。上文提到,教会本应该有三位一体的神样式,在多样性中彰显合一性,不同年龄层各肢体不同的功用恩赐,应该与教会的合一相得益彰的。然而不可否认的,这种对多样性的接纳在华人教会中是不容易的,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微小说中描述的,年轻一代的不同世界观和其毫不掩饰的表达,可能会让一些习惯传统和惧怕世俗主义的带领人失去安全感,甚至选择以维护真理为名来压制年轻人的恩赐。

那么圣经中是如何教导关教会带领人于特别恩赐的张力和处理呢?卡森分析了保罗是如何处理教会内部因恩赐不同引发的张力的:哥林多教会因为方言恩赐的不同产生分歧,保罗在教导他们合一的时候,首先注意与说方言的人达成一致,表明自己也是说方言的;但同时却也建议不要过分高举这个恩赐的地位;此外,卡森认为保罗在论述的末尾,也劝告那些感受到他人恩赐带来威胁的人说:“也不要禁止说方言(14:39)”[18]。如此我们可以看到,拥有恩赐本身幷不是挑战教会权柄的理由,不应高举某个恩赐就可以任意而行;但同时,如果这个恩赐是确实的,教会带领人应该予以认可;并且无需因为触及一些人的安全感或这恩赐与前人不同,而禁止某个恩赐。我们仍在一个身体中,“眼睛不能对手说,我不需要你。” 这句经文既对有特别恩赐的弟兄姐妹说,也是对教会的带领人说的。所以古德恩在解读保罗描述“许多肢体”仍是“一个身子”(林前12:12)时,描述教会响应肢体不同恩赐特质应该有的样式:“在教会里我们有很多不同恩赐和兴趣的成员,我们互相依靠,彼此帮助,因而将丰富的多样性和极大的合一性同时彰显出来。当我们看到不同的人在教会生活中做不同的事情时,我们应该感谢神,祂让我们能借着反映三位一体里的合一性和多样性来荣耀祂。”[19]

所以,对此我个人的观点是,教会应该接受和允许某项已经定型的事工被年轻一代改变,特别是如果神确实带领了有特别恩赐的弟兄姐妹进入某项事工,带领人应该以开放的心为此感谢祷告,然后信靠主的带领,也信任弟兄姐妹。因为三位一体的神的每个位格也是有独特性的,神也喜悦祂的肢体有不同的恩赐,合一各尽其职。教会在多样性中合一,不是“抹杀”亦非“相加”[20]。教会众圣徒蒙召在主里合而为一,不同的恩赐是为了用爱心彼此建造,幷不是要抹杀各人间的差异。这亦是为什么在许多恩赐中,圣爱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在爱中,才能够甘心让自己习惯的事工被改变,甚至允许自己一直负责的职分被取代。“你们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赐,我现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们。”(林前12:31)当然,必须澄清我们这里探讨的是对事工的理念和属灵恩赐方面的差异;而对于不圣洁的差异不能以爱的名义包容,务必要谨慎的隔绝[21]。比如同性婚姻,极端的行为等等。因为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林前13:6)

除了以上对于教会中恩赐多样性如何合一的探讨之外,当代基督徒在后现代文化中,如何看待权柄和运用权柄也是一个会影响合一的重点。三位一体之神是有次序的,也是顺服权柄的,同样,教会中必须有次序,也应该顺服权柄。正如林前14:40,“凡事都要规规矩矩按着次序行”。因此这种顺服是来自于神和教会的属性,是超出“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框架之外的。所以无论是带领人,是同工,是参与教会的基督徒,是受现代文化影响的,是受后现代文化影响的,都应该看重圣经中对于权柄和次序的教导。然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讨论教会带领人对于权柄的应用,特别是在面对受后现代文化影响的基督徒时,如何按照主的心意运用权柄。

首先,带领人应该主动接纳和认识新的一代。如果带领人有的是为父的心,如期待浪子回家的父亲一般,就愿意放下一切成见,来接纳眼中尚不完美的同工,不期待他们立刻听话转变,只期待他们在肢体中合一,能够跟建立其一对一关系,以平等的身份关怀,并且公允的了解对方的世界观。如果你对对方的世界观一无所知,甚至暴露自己带有偏见的无知,就不可能牧养和建造这些后现代文化影响下的信徒。回顾三位一体的神对人的救恩,正是子成为人的样式来到世间,“幷非不体恤人的软弱”,然后子神在父神面前为我们“长远为祭司”,替我们带求。同样的,按照道成为肉身的方式,除了了解对方的世界观之外,也应学习使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来沟通真理:

使后现代主义者信服的讲道是“以重点为重点”——即围绕着多个世纪以来不论阶级、种族和文化的区别,基督徒们始终能保持合一的基础。当谈到除罪、十字架、重生、神的主权和圣洁、以及救恩之外的任何事时,基督徒交流者应保持谦卑和温和的语调。如果你用像谈到基督代死时的不让步的肯定语调和频率来谈论婴儿受洗的问题,你会破坏你的可信度。[22]

另一方面,如果确实存在,就应该正视教会带领人对于受后现代文化影响的基督徒的恐惧心理。除了自身的不安全感之外,很可能是后现代基督徒比较倾向于表达自己对于某些事工的新理念,从而引发带领人对于教会未来发展的担忧。比如有时候,教会带领人会认为:“你这个提议不行,因为我们以前试过了,没有果效”;或是:“你这个提议不行,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做过,风险太大”;如此便是把是否采用某一个同工的建议,跟以前的经验、事工的果效、教会的发展来挂钩。正如巴特曾指出,教会存在的目的其实不是谋求发展,而是见证圣父借着基督与人复合[23]。因此教会的“成功”永远不应该是一个教会和其带领人的目标,更不应该成为不能接纳同工的理由。三位一体的神是借着我们的见证被彰显出来的,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在多样性中竭力合一,在世界忠心的做三位一体之神的见证人。


修复教会中文化代际带来的鸿沟,是当今教会不可回避的重要使命。“后现代主义正确地看见,对差异的不容忍(intolerance towards differences)是现代主义的一大盲点,但后现代主义却未能采取一个不同于现代主义的出发点。”[24] 因此,在后现代文化冲击中维护教会的合一,教会必须妥善面对和教导恩赐的多样性,权柄的顺服等问题,这需要不同代际、不同意识形态下成长的基督徒都彼此竭力,一同效法三位一体的神。只有在对三位一体之神的多样性与合一性的有真实认识,在进入与基督的合一中,在圣灵的帮助下,教会全体才有通向合一的可能。而最重要的是,这种在多样性中的合一,是为神所喜悦的,也正是教会在这世界上彰显三一神荣耀的方式。

[1] 艾利克森, p503 [2] 麥格拉斯, p260 [3] 古德恩, 237 [4] Ware, p216, p244 [5] 古德恩, p243 [6] Barth,674 [7] 巴刻, p63-66 [8] 巴刻, p64 [9] 卡森, p53 [10] 卡森, p54 [11] 卡森, p58 [12] 艾利克森, p216 [13] 黃厚基, 《成为教会》 [14] Grenz, P38 [15] Grenz, p14 [16] Keller, “Preaching to the Secular Mind” [17] 辛立,《后现代思潮中美国主流教会的困窘》 [18] 卡森,p53 [19] 古德恩, p244 [20] 曾劭恺,《现代与后现代处境中的“圣徒相通”》 [21]曾劭恺,《现代与后现代处境中的“圣徒相通”》 [22] Keller, “Preaching to the Secular Mind” [23] Barth, p595,p833 [24]曾劭恺,《现代与后现代处境中的“圣徒相通”》

参考文献:

艾利克森,《基督教神学:卷一》,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 2000

巴刻,《虔敬的奥秘》,上海三联书店,2018

古德恩,《系统神学》,更新传道会,2014

卡森,《圣灵的大能》,美国麦种传道会,2005

麦格拉斯,《基督教神学导论》,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王星然,《当青春无敌遇上老谋深算─90后事工的阵痛》,举目,第61期,2013年5月

辛立,《后现代思潮中美国主流教会的困窘》,生命季刊,第47期,2008年9月

曾劭恺,《现代与后现代处境中的“圣徒相通”》,教会,第13期,2008年9月

Barth, K, Church Dogmatics, Vol 4, Part 3, T&T Clark, 1961

Grenz, S, A Primer on Postmodernism, Grand Rapids, Michigan: Eerdmans, 1996

Keller,T, “Preaching to the Secular Mind”in The Journal of Biblical Counseling, Volume 14, Nr. 1, 1995

Ware, Timothy,The Orthodox Church, London: Penguin, 1991


网络资料:

黄厚基,《成为教会─后现代社会中的基督群体》,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